迎接五月天

2008年4月30日
评论关闭

08043001.jpg
前几日把MSN的名字改作了“迎接五月天”,第一个发现秘密的是李逃学。
她问:你要去看五月天的演唱会?
我说:是啊,呵呵。
她说:哼,装嫩!
我说:装就装,反正还有LG垫底呢。
等到了8万人体育场,才知道,原来我们真的很装嫩。眼看着一双一对,一群一坨的,基本都是15-25的鲜嫩面孔,而且以20左右的为主力。
票子的位置不咋的,是在看台2层的39排(仅次于上回看王力宏时候的44排,山顶啊山顶)。在周围逼人的青春荷尔蒙威逼之下,我看了看在山顶的遥远位子,忽然没了力气,说:我们随便找个地方先坐吧,看样子是不会满的。于是在看台2层10排坐下,看着走过身边的呼朋唤友,戴着闪亮的米奇耳朵,挥着荧光棒的小弟小妹们,慨叹着大约我们是这里最老的人了吧。忽然看到一张明显比我们成熟沧桑的大姐面孔,还没来得及高兴,发现是陪女儿来的,扎马尾的小女孩约摸有13、14的样子,正是豆蔻年华。只好和LG互扮鬼脸。
就在这时候,发现有个熟悉的身影。我叫:莉莉!哈哈,还真是我的大学同学,当年迷倒无数男生的大美女。我们大约有5年没见了,却居然跑到一起装嫩来了。哈哈,她的票子是37排,也正“爬山”爬到绝望,于是拉她在身边坐下,聊起天来。
结果证明,我们低估了小弟小妹们的热情,不多久,就被拿着票子找座位的他们给冲散了。
开场异常火爆,烟火之后是连续4首重摇滚,摇到耳膜欲裂。我和LG张开了嘴,为了缓和耳膜的压力,那个样子一定很诡异。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他们的柔情轻摇滚,可是连唱了一个小时,还没柔下来,我们已经招架不住了,只得撤离现场。
装嫩,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秋水 未分类

美好时光

2008年4月26日
评论关闭

今天的晚饭,和AMANDA一起吃。她是我在利大同一专业的台湾同学。
最近还真是巧了,先是STEVE来访,然后是ALUMNI DINNER,再是见到AMANDA。仿佛是在提醒我,虽然我已经被忙碌的生活淹没,英国的那一年并不是一场大梦,而是随时可以触摸到的,会呼吸的美好时光。
6:40左右,在我最喜欢的湘菜馆——望湘园门口碰头等位,我们就开始不停说话,把我们各自所知道的同学们的最新信息都更新了一遍。比如JESSIE、SELENA在周折之后也顺利在台北找到工作了,JESSIE最近出差去香港要去见RAYMOND,PETER和SONAL留在利物浦工作了,KIKI大约还在英国找工作,POOJIA回了印度,JACO留在英国找工作,ANNE回泰国要结婚了,SUSIE要回利大继续读博士,MASA在日本找工作不顺利计划再去英国闯一闯……一个小时之后,这个火爆的馆子总算有了位置,我们第一轮的信息更新也刚好结束。
点菜点菜,熟门熟路地点了我爱吃的:凉拌木耳,麻酱油麦菜,双椒鱼头,串烧虾,白灼芥兰,海带瘦肉汤。
一边开吃,一边开始第二轮聊天。把利大的老师又评点了一遍,原来我的PERSONAL TUTOR ,那个叫TONY的帅哥居然被AMANDA他们叫做“鸽王”,因为在最后的论文阶段经常放人鸽子。而我的论文导师STEVE (人称大STEVE)则是公认的好老师,小STEVE呢就比较古板,特别是在论文指导阶段,看到比较新鲜的选题就推说“这个题目我不熟悉”而要求JESSIE改题目。
第三阶段,开始回忆在利物浦的生活。现在想来,这真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小城市,虽然没有伦敦和爱丁堡那么有名,但是有BEATLES啊,有全英无与伦比的酒吧文化,几乎每个酒吧都有现场乐队,还有足球,今年利物浦眼看又要进欧冠决赛了,连我这个球盲都忍不住小小兴奋一把。生活成本不高,但购物很方便,大的OUTLET 只是一部车就到。交通很方便,地处英国中部,到哪里都方便,火车、COACH、廉价航空机场一应俱全。
最怀念的,居然是在利物浦的吃。这在我启程去往以食物难吃而闻名的英国之前,完全是不能想象的。在那些日子里,我们自己包饺子、包馄饨、包春卷炸春卷、蒸馒头、摊面饼、熬皮蛋瘦肉粥、炖甜品、吃火锅,我们以中式大餐款待同学,也品尝着MASA的寿司、日式火锅,ANNE的泰式炒粉,JACKO的印度咖喱,JESSIE的CHEESE蛋糕,还有超市里各类甜点。
好了好了,打住。
美好时光,不只是用来回忆,也用来激励自己。
工作,原来是为了享受:)

秋水 未分类

再次感动

2008年4月16日

今天是利物浦大学新任的VICE CHANCELLOR来上海请上海的利大校友吃饭。在国外,所谓的VICE CHANCELLOR副校长,其实就是真正管事的头儿了。他2007年9月到任,几乎是与我擦肩而过,不过2007年12月我回去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没准见过他,也没记住。
晚餐没什么特别的,人不少,有5大桌。要说的,还是我的老师STEVE。
这次晚餐,我提交了一份小小的PROPOSAL, 请STEVE帮我修改润色一下。记得是周一发给他的。他说周二有一天的课,周三一定给我。我心想,改一下需要很多时间吗?等到周三我收到他的回复,才终于明白,而且被深深感动。他不仅帮我认真修改了原文,而且另外写了整整一页的意见和建议,做这些工作,我估摸着怎么的也需要半个上午。这还不算,他还写了一封长MAIL鼓励我,还表示他会写一封SUPPORT LETTER给校方。弄得我受宠若惊。这位英国老绅士,真是太热情热心,又认真负责了。
希望,我能够把这个PROPOSAL变成现实。加油!

秋水 未分类

偷闲深处

2008年4月12日
评论关闭

集体活动,目的地松江,听起来就有些兴味索然。
但是,那个叫“江南田园会所”的大园子,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在一个叫新浜镇的小地方,居然有如此奢侈却又悠然的去处,占地近1000亩啊,不知道该怎么感叹好了。
08041201.jpg
这是大堂的一角。我喜欢它的顶灯,如莲叶田田。喜欢正红与淡姜黄的配色,跳跃而不突兀。喜欢花瓶当中的花,就是山野里摘来的桃花、松枝之类,开得蓬勃而不造作。
大堂里还有花梨木雕的巨大的龙壁,有玉石雕的极其繁复的狮子戏绣球,深色的木地板到了墙边却是青石砖来钩边。总之,这些细节,既古朴,又现代,把中式的风格渲染的恰到好处。
08041202.jpg
这是豪华的套房,看上去是不是有点香艳?从配色和装饰的基本元素来看,和大堂是一脉相承的,角落的一盏小宫灯,是纯粹的气氛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红色加紫色的双层纱幔了,把深色家具的沉重感化于无痕。
这里的房间被安置在6个院子里,每个院子大致有1个套房,2个大床房,2到4个标房,加一个巨大的厅,颇有一个大户人家的风范。6个院子被九曲回廊连接着,不看指示还真绕不明白。这也是中式园林的精髓之一吧,曲径通幽是情趣,直白是上不了台面的。
最后,不得不补充的是,奢华,也是有标价的。一个院子,价格7880-8880:)

秋水 未分类

Dear Steve

2008年3月21日
评论关闭

Steve是我在利物浦大学读书时候的系主任。年近60,身高180的样子,灰白头发,蓝色眼睛,身材保养得很好,挺拔匀称。基本上,符合了我对英国绅士的想象。
12月毕业典礼上热情拥抱之后,没有想到再相逢,居然隔得这么短。
STEVE来上海开会,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内地,所以还带来了夫人SHELAGH。我们下班之后去酒店接他们。考虑到周5傍晚的交通,我给了他们一个模糊的时间5:30-6:00左右。当我们5:35左右到的时候,夫妇俩已经收拾停当,站在大堂靠近大门的地方,一见我就热情的挥手走过来。哇,他们真准时,还好今天上海的交通还算争气,我们也打了足够的提前量。SHELAGH气质高雅亲和,浅到近似白色的浅黄色齐耳短发,略施粉黛,笑容温暖。
我们去虹桥的“俏江南”吃饭。如我所料,门口的大石狮子和墙上的京剧脸谱装饰引得他们频频摁下快门。这一家装修很现代,简洁的北欧风,白+红,大片的玻璃和镜子,配上点睛的中国元素,让夫妇俩赞叹不已。特别是巨大的玻璃背后的开放式厨房,让SHELAGH颇意外。老实说,这样的风格,的确与国外的唐人街陈旧厚重又特别土的感觉大相径庭。
菜名就不一一报了,最让STEVE俩人弹眼落睛的是甜点“文房四宝”,如果你是第一次吃,也一定折服于其中的奇思妙想。竹子做的笔杆顶端,不是狼毫羊毫,是白色的点心,略有点脆,咬开来,里面是豆沙;纸是类似片皮鸭的面皮儿;砚是小长条滚了一层黑芝麻的南瓜饼;印章是炸酥了的小长条;更可爱的是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迷你小水盂里盛着黑色的芝麻糊,那是墨水,笔尖点一点“墨”再吃就更香了。再加上端上来的青花瓷的笔筒和小碟,(仿)红木的小架子,看着就招人喜欢。
STEVE俩人把上海大夸赞了一番,当然我知道这其中必有客气的成分,不过,从我在英国的经历来看,绝大多数老外在第一次到上海时,都会大为惊异,特别是对于密集的高楼和外滩的灯火。当我们在浦东的滨江大道漫步,在新天地徜徉,他们忍不住说:这个晚上太美妙了,这种体验真难忘。是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有一个朋友,可以带着你四处走走,随便聊聊,必然是跟走马观花大不相同的。
晚上10点多,送他们回酒店,我和他们一一拥抱道别。在回家的路上,又想起英国的那一年。
***
记得第一次INTRODUCTION的课,STEVE组织我们20多个同学来一个SPEED DATE,每人花30秒向对方介绍自己,花30秒听对方介绍,然后换人,整个是一个“车轮大战”,STEVE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一轮结束之后,他依次叫我们的名字,叫到的站起来向大家致意,所有和TA聊过的人就开始回忆有关TA的基本信息,比如TA来自希腊,喜欢啤酒,曾经到过非洲……这个游戏迅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记得STEVE承诺我们任何人有什么需要帮忙,都可以MAIL预约他,他会尽快回复。的确,他回复的非常快。最初我去见他,那时还没有适应陌生的环境,听课也很吃力。而他,几乎是所有的老师中英文最接近伦敦音,最没有北方口音,速度又不是特别快的老师,和他聊天总是很容易放松,而他又特别会鼓励人。他鼓励我说一切都会好的,他说:你到一个完全不同语言体系的国家来,用完全不同的语言来学习,这本身就是勇敢和成功。
记得我逐渐找到感觉,STEVE还一直保持鼓励我,几乎每次上课时候,都会鼓励我发言,下课时候还会和我讨论怎么更好的完成小组讨论。当我对第一学期的成绩不满意时,他鼓励我:NOTHING CAN STOP YOU MOVING ON。
记得在准备论文的时候,幸运的,STEVE成为我的论文导师,我的每一步进展,他都密切关注,每一次给他发邮件,他的回复从来没有超过24小时。我完成的每一部分,他都非常认真的给出修改意见。
记得交完论文之后,STEVE还专门约了我,在我旅行的中间在利物浦歇脚的时候,请我吃午饭,不谈论文,不谈学习,谈中国茶,谈欧洲风光,谈各种无主题的话题。那时候阳光很好,我在感叹:原来时光过得那么快!
记得毕业典礼之后我们在学院集中拍照,STEVE真诚的祝贺我论文拿了优秀,还非常配合的抱着我的小熊拍了照,那样的欣慰的笑容,一直印在我心里。

秋水 未分类

吹面不寒杨柳风

2008年3月16日
评论关闭

从杭州回来。
写意的周末。
在西湖边漫步,吹面不寒杨柳风。

秋水 未分类

杭州

2008年3月16日

摄影技术下滑明显,凑合着上两张
20080317001.jpg
20080317003.jpg
20080317002.jpg

秋水 未分类

Happy Birthday to me

2008年3月8日

是的,这个生日很特别。
一来,这个日子比较特别,每次和人说起,大家都会笑,呵呵。
二来,今天这个生日,对我来说,比较特殊。
我出生在11届3中全会召开的那一年(^_^,尽往大里说),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当我在部门开会的时候开玩笑说我也可以成为改革开放纪念专题中一个被采访的人物时,同事们都大为诧异,他们的记忆中,我一直是个小女孩,怎么倏忽之间就到了而立之年了呢?!
30岁,对几乎所有的女人而言,都是一个特殊意义的时刻。
仿佛到了30,就远离青春了。
所以,这个生日,格外的敏感和微妙。
我以前也这么想,可是此刻,我一点都不惶恐,也一点都不哀伤。
我和我的闺蜜开玩笑说,说老实话,我觉得自己还是少女还没长大呢(各位看官,别吐,忍住了哦 !)
接下来,秀礼物…………
08030801.jpg
LG给的礼物。是什么?不告诉你:)
08030802.jpg
小姐妹送的石榴石,可以做项链,也可以这样随便绕一哈:)
08030803.jpg
一众小姐妹送的,瓶瓶罐罐总计有8个(有一些在袋子里没拿出来),还有金色的小镯子产自尼泊尔:)

秋水 未分类

告别“亚一弯”

2008年2月22日

某人来接我下班,说我们去”亚一弯”开一圈吧,明天就拆了。那就去吧。
“亚洲第一弯”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来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延安路高架缓缓向下接到外滩地面的这一段。

2006112103.jpg

20061109002.jpg
最早的记忆是大学里的摄影课,老师让我们拍外滩,我发现这个弧线好美。
后来坐出租车开过这一段的时候,在进弯之前,被高架两侧的高楼挤成一条峡谷的蓝天,忽然之间视野开阔了,看到了波光粼粼的黄浦江面和江对岸浦东陆家嘴美丽的天际线。进弯之后,左侧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也进入了画面,黄浦江向北流去的那个转弯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柔美。不管是在阳光下,还是在夜幕中,这一段的美,都称得上是上海景色的精华。所有的司机,开到这里时,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放慢车速,多看一眼这美景。
再后来,自己买了车,有朋友来上海,总是要开车带他们兜风,这“亚一弯”是必到之处。我在LIVERPOOL读书时的系主任STEVE3月下旬要来上海开会,本来是计划好了要带他来看看“亚一弯”,没有想到,他和“亚一弯”还是缘悭一面,可惜了。
我们再看一次“亚一弯”,一路上到这一段的车子都开得很慢很慢…………

20061109005.jpg
再往北,开过外白渡桥。这做刚过完百岁生日不久的老桥,最近就要拆走,为建设让位,一年之后重回原位。车开过的时候,发现也有不少人在桥头合影留念。
(注:真遗憾今天没有随身带相机,这里的照片都是2006年11月马龙拍的。)

秋水 未分类

元宵爵士夜

2008年2月21日
评论关闭

拿到今晚东方艺术中心的票时,我的眼前立刻闪过某人在奢华的大剧院里安然打盹的画面。再一看,是JAZZ音乐会,恩,估计不会那么惨。
本来呢,某人还是老大不情愿的。但是,一呢,今儿是元宵,自从偶有了远离祖国怀抱的一年经历,偶就变得特别矫情,逢着传统节日就非得形式一哈,不折腾不开心。二呢,春节假期结束的最后一天开始感冒,没扛住,在医院里连吊了6天的青霉素,今天总算验血过关了,不折腾一哈也说不过去。所以,结果是某人妥协说去,然后我妥协说听完一半就跑。
上海爵士乐团居然除了一个女声,上场的全是老外,着实有点让我意外。
第一部分: Guantanamera
Besame Mucho
Frenesi
Garavan
这些都是爵士的经典曲目,不过对于我这种其实不懂的人来说,只是有些耳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不过那么好的节奏,再加上那个大约是来自菲律宾的女歌手百般煽动“come on”外加自己卖力的舞步,依然没能鼓动现场的观众站起来一起跳舞,未免有点遗憾。
我们,还是太含蓄了。如果是在LIVERPOOL的酒吧,估计全场,连在洗手间门口排队等候方便的男女老少,都已经扭起来了:)
第二部分
夜上海
花好月圆
夜来香
望春风
我的心里只有你
非常的老上海,非常的靡靡之音。演唱的那个中国女歌手,容貌酷似李湘,声音控制有度,颇有点老唱片的距离感。唱到最后一首时,菲律宾女歌手也上场了,一段中文一段英文的唱,再加上留给乐手的非常充裕的即兴发挥时间,气氛比第一部分活跃了许多。说起来,还要感谢“超女”,让黄小琥多年以前的旧作重焕光彩,让几乎全场的观众,都可以跟着哼上两句,至少是打个拍子。
按照我们彼此妥协的结果,我们没有听第三部分就提早退场了。明月相伴开回家的路上,某人用各种怪强调唱着《我的心里只有你》,肚子都笑痛了。
爵士夜的结尾,是吃了一锅血糯米豆沙馅的小汤圆。

秋水 未分类